新聞內容

春天濕氣重 經常艾可祛濕

艾是一項古老的中醫技法,能夠祛濕、防病,所以一到春天,很多市民就會購買艾。那么問題來了:如何使用艾才更有效?在使用過程中,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?

中醫醫師李鵬介紹,艾是用棉條包裹艾絨制成的圓柱形長卷,要說它的歷史,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,后來的醫學典籍《黃帝內經》里也有“灸治未病”的說法,意思就是說,采取預防或者治療的手段,防止疾病發生、發展的方法。

中醫醫師李鵬:“失眠的人群,這時候用艾灸對著神門穴,在睡覺之前,每天灸10到20分鐘,對于脾胃不好的,這里有個勞宮穴可以灸勞宮,還有內關穴,脾胃不好、心臟不好都可以灸?!?/span>

李鵬說,艾施于穴位,通過熱和能量輸入,引起人體“應激反應”,調動經脈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活血、散寒除濕的整體作用。具體來說,艾灸有溫經散寒、行氣血、祛寒濕等功效,適用于風寒濕痹,肌肉酸麻,關節四肢疼痛、頸椎病等癥狀。但孕婦不適用,其他人群在使用時也有幾點要注意。

中醫醫師李鵬:“不能太近了,會燙傷;第二,不能太久,太久了以后,也容易燙傷;再一個,艾灸以后,毛孔擴大,容易感受外邪,所以艾灸之后,用毛巾稍微保護一下,防止外邪入侵?!?/span>

上一個 : 沒有了 下一個 : 沒有了
豫ICP備18011119號-1
无码专区手机在线观看无广告